行业资讯/

发布时间:2019-10-21 来源:贵州全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 
   记者昨天从市海绵办获悉,自2016年宁波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,试点区内的整体水质有所提升,城市内涝情况得到改善。同时,结合海绵城市建设,许多老旧小区实现了停车位改造、环境品质提升等,有近5万居民直接受益。
 
  一揽子解决老旧小区民生痛点顽疾
 
  据介绍,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位于姚江流域北岸,共30.95平方公里,共实施168个建设项目,涵盖建筑小区、道路广场、公园绿地、水系整治等项目。目前,江北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试点区内,试点区已完工项目137个,已建设海绵城市的面积为23平方公里,占全区建成面积36.7%。
 
  我市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区,采用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等综合技术手段,探索宁波平原河网海绵城市建设模式,着力打造“宁波模式”。
 
  慈城古县城海绵城市注重古城“半街半水”特色保护,立足现状雨污合流问题,主打溢流污染控制与水安全提升;慈城新区在借鉴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,整体规划、区域开发、分块建设,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建设新城模式;慈城生态区积极探索山体修复、湖泊河道生态整治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等为重点的“海绵乡村”建设新路径。
 
  “通过海绵化提升改造,有效降低了热岛效应,改善了水环境,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,提升了新城居住品质。”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 
  此外,天水-谢家6平方公里建成区开展“海绵 ”综合整治改造,以问题为导向,通过小区内涝整治、雨污分流、停车位改造和小区环境品质提升,一揽子解决老旧小区民生痛点顽疾。
 
  生态效益开始发挥 百姓获得感逐步增强
 
  那么,海绵城市试点建设,给我市的城市品质提升带来了哪些变化?
 
  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首先,试点区内的整体水质有所提升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,对试点区内河道进行了持续性监测,监测断面共有59个。根据监测结果,试点区内河道无黑臭水体。朱家河、前王河等河道水质持续改善,由海绵建设前的劣v类水质提升为iv类、v类水质。
 
  其次,城市内涝情况得到改善。试点前,试点区内的慈城古城、裘市村、机场路东多个老旧小区存在内涝积水现象,区域受灾人数超过2万人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采取“一点一策”,改造后各小区经受住多轮台风暴雨考验,海绵建设成效显着。
 
  第三,生态效益开始发挥。我市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,打造了双古渡公园、新三江口公园、谢家滨江公园、姚江启动段滨江公园等一批高品质滨江景观公园,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空间大幅增加,试点区内水面率、绿地率、生态岸线率得到提升,形成了蓝绿交织的雨洪蓄滞体系。
 
  第四,百姓获得感逐步增强。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百姓需求,针对项目内各小区停车难问题,改造停车位2520个,新增停车位超过430个,近5万社区居民直接受益。通过对小区入口、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重点打造,部分小区还铺设景观绿道,形成社区海绵绿道,受小区居民欢迎。
 
♥ 相关标签:
•相关新闻

•相关产品

网站地图